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与修复技术
Abstract
混凝土结构因其广泛应用而面临耐久性挑战,这不仅影响结构安全,还带来经济负担。本文综合探讨了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 因素,包括材料特性、施工质量、环境条件、使用荷载和维护管理,并介绍了耐久性评估方法,如实地检查、非破坏性检测技术、破 坏性测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。针对耐久性问题,文中还讨论了多种修复技术,包括表面修补、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、钢筋 混凝土结构加固和快速修复技术。展望未来,纳米技术、多功能材料、高性能混凝土和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结构 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。
References
[1]金伟良 . 腐蚀混凝土结构学 [M]. 北京 : 科学出版社 , 2011.
[2]孙龙佳 . 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技术研究与进展 [J]. Civil Engineering, 2024.
[3]徐至钧 . 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与修复 [M]. 机械工业出版社 , 2011.
[4]JONKERS H M, THIJSSEN A, MUYZER G, et al. Application of bacteria as self-healing ag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concrete[J]. Ecological Engineering, 2010, 36(2): 230-235.
[5]Lu Zhang, Meng Zheng, Dongqi Zhao, Yakai Feng. 新型自修复混凝土技术综述 [J].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, 2024, 109331.
出版社致力于保障作者的版权和所有信息,确保这些权益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。无论您是否选择在我们出版社发表文章,我们都会要求每一位员工遵循行业内最高的道德标准、承担责任,并履行法律义务。
为了进一步保护作者的权益,我们在官网上提供了详尽的版权协议信息,供您查阅。在文章的再使用权利方面,新加坡艺博科研学术出版社持开放态度,严格遵守CC BY-NC 4.0出版条例。这一条例不仅为作者提供了版权保护,也满足了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协会(OASPA)对使用权利的标准。
对于那些希望进一步保护自己文章的作者,我们还提供了CC BY-NC条例服务。根据作者选择的CC条例,文章的原始版权和再使用权利将在文章中明确展示。这样的做法不仅尊重了作者的知识产权,也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合理传播和使用